查看原文
其他

导游词:江苏泰州现场导游考试(1—5)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6


泰州市城市概况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东接南通,北邻盐城,西连扬州,南隔长江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相望。泰州处于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结合部,苏南、苏北两大经济板块中间,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地势中间高、南北低。靖江孤山海拔55.6米,它是泰州唯一的山。全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总人口507.8万。泰州下辖靖江、泰兴、兴化三市,海陵、高港、姜堰三区以及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温暖湿润,雨水丰沛,雨热同季。


泰州历史悠久,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设置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设置海陵郡,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设州,先民企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而称泰州。泰州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美称。


泰州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三国时期的吕岱是吴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孙权赏识。唐代书法史家、书画理论家张怀瓘的《书断》堪比“大《易》之制”、“春秋》之典”。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和思想家胡瑷创办了安定书院,首创分科教学,倡导“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以兴化故里为背景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水浒传》。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平民哲学家王艮创立了“泰州学派”,其“百姓日用即道”学说,在我国思想、哲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以来,泰州诞生了大画家郑板桥、大诗人吴嘉纪、棋圣黄龙士、大雕塑家吴广裕以及“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现代喜剧之父”丁西林、女教育家吴贻芳等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泰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如李德仁、李德毅、童凯、侯德元、支秉彝、夏道行、叶培建等两院院士等。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宋代岳飞任“通泰镇抚史兼泰州知州”,在泰州英勇抗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沈毅建立了中共江浙区泰兴县独立支部,创建了红军第十四军;抗战时期,陈毅三进泰州、决战黄桥;解放战争初期,粟裕指挥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设立于泰州白马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这里诞生。



泰州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千年古刹光孝律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从这里走出了众多名僧住持;梅园是纪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纪念馆,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绝代风华;乔园是苏中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留下了宋石、明柏、清笋等珍贵文物;郑板桥故居青砖灰瓦,竹影婆娑,可以感受郑板桥先生的清贫和高洁的品格;凤城河风景区是全省唯一的城市中央休闲区,可以享受平民化的休闲——泰州水城慢生活;溱湖旅游景区是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可以观赏到失而复得的中国特有动物——麋鹿,参与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的溱潼会船节。此外还有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丽油菜花海”的兴化千垛景区、兴化水上森林公园、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等,让人流连忘返。


泰州交通便捷,自古就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是江苏承南启北的交通枢纽。新长铁路纵贯泰州靖江、宁启铁路横穿泰州海陵区和姜堰区,泰州火车站六条黄金始发线路通往全国63个主要城市;京沪、宁通、宁靖盐、江海高速公路和328国道贯穿全境;泰州港和靖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双桥飞渡”,将泰州和苏南融为一体;扬州泰州机场的国内航班已开通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15个主要城市航线,境外航班已开通中国香港、台北航线,韩国航线以及日本、泰国等东南亚航线。公铁水空一体化凸显泰州长三角北翼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泰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形成了医药、机电、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技术、船舶及配套和不锈钢制品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2015年,人均GDP达1.26万美元,工业经济总量1.1万亿元,GDP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1名(不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泰州人民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富泰之州”。


泰州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还有扬子江药业集团等一批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泰州成为中国康健医疗产业的重要基地,将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泰州人民正在努力建设“康泰之州”。


“泰”在《易经》中是一个吉祥卦,“泰”字上面是“三”,下面是“水”,中间是“人”,泰州人生活在三水之中,享受着江、河、海三水的恩泽。泰州是“龙凤呈祥”的地方,北部海陵区有“凤城”之称,南部高港区有龙窝口,南龙北风,龙凤呈祥。千年古刹光孝律寺有我国唯一被称为“最吉祥殿”的大雄宝殿,南山寺有世界罕见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古寿圣寺有世界上最高的水上三面药师佛塔,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赋予了泰州独特的祥和气息,据统计,泰州历史上600年无大的战事,600年无大的自然灾害。泰州是名副其实的“祥泰之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幸福极多……”泰州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目前,泰州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泰州太美,顺风顺水,泰州人正努力把泰州打造成富泰之州、康泰之州、祥泰之州。


图片来源于“溱湖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网”
溱湖旅游景区01景区概况
溱湖旅游景区位于江苏中部的里下河地区,地处泰州市东郊,2003年开园,景区总体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2012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由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华侨城综合旅游度假区两部分组成。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江苏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溱湖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里水草丰茂,远古时期曾是珍稀动物麋鹿群居的乐园。秀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奠定了溱湖丰厚的人文底蕴。华侨城综合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依托优美的湿地景观和珍稀的温泉资源,以水为魂,重构原始的湿地生态肌理和水系脉状分布,形成了“蓝脉绿网,水城小镇”的特色风景,形成集温泉度假、商务会议、酒店商业、休闲运动、佛学文化及人文居住于一体的高端生态休闲度假区。


02各景点介绍


【园区大门】园区大门的造型非常独特,它由五条篙子船的造型相叠而成,象征着一年一度在此举行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大门上方有八个大字“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它是由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学敏先生所书。


【湖】溱湖又称喜鹊湖。相传唐明皇当政时,有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请八仙饮酒赏月,酒酣之际,张果老施展法术将唐明皇送上了月宫。唐明皇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地游完了月宫。嫦娥仙子派神龙护送唐明皇返回人间,当神龙行至东海上空时,突然疼痛难忍,只好按住云头,慢慢降落,最后病倒在秦泓(今溱潼)湖南庄东边的荒滩上。美丽的喜鹊仙子衔来仙草为神龙疗伤,很快神龙痊愈。神龙长啸一声,腾空而起,它的尾巴甩出了一个碧波万顷的大湖,这就是溱湖,人们也称“喜鹊湖”。不过,溱湖地区的喜鹊也确实很多,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群又一群喜鹊在此筑巢定居。因此,溱湖也因“昔多鸡鹊飞集”而称喜鹊湖。


溱湖形似玉佩,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1.5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登高而望,有九条河流汇入湖区,形成“九龙朝阙”的奇景。漆湖湖面开阔,湖水清纯,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因此,湖心的水可直接饮用。溱湖盛产青虾、簖蟹、螺贝等各种水产品,尤以“溱湖簖蟹”闻名天下。湖中还盛产菱角、荷藕等无公害绿色食品。水产鲜活鲜嫩,营养丰富,有“溱湖八鲜”之美称。



【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四乡八镇的数百条船云集溱湖,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会船节当天,前来观光的游客都超过10万人,湖面上参加表演的船只将近千条,场面非常壮观。现在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它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会船的来历,主要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兵转战于十里溱湖,金兵大败,义民也受伤惨重,溱潼的百姓们按当地的习俗埋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的清明节组织篙子船争先祭扫。


第二种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里下河一带,侯必成将军率部反击,溱潼一带的村民也纷纷组成船队协助官兵杀敌,三丈竹篙既是行船的工具,也是御兵的武器。会船是当时演武练兵的一种方式。


第三种传说,水乡溱潼的民居以河湖港汊分成自然村落,村民集中居住,祖坟地也以村落为单位,选择远离村庄的高地而建。每到清明节扫墓,每家男人带上“三牲六眼”(猪头、鸡、鱼),集中乘船去添坟祭祖。水乡青年生性豪爽好斗,春风荡漾的河面上,船儿不知不觉地在水上飞一般地较量起来,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会船。


第四种说法,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在清明节要祭扫祖坟,但由于连年打仗,父母的坟墓都不知道在何方?军师刘伯温足智多谋,想了一个寻找祖坟的好主意。按风俗,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给祖坟添土,烧钱化纸,表示祭祀。过了清明,那些无主的孤坟,可能就是皇帝先人的坟墓了。于是朱元璋带了一帮人,在清明节后第二天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为了提高船的速度,他下令加人加篙子,最后一条船加到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船在飞快地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找到祖坟,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的诚心,感动了江淮一带的老百姓,于是人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老百姓就撑船去祭奠孤坟,慢慢就演变成会船的习俗。


会船的种类主要有五种:


一是篙子船。又叫丫梢子,一般长12米,宽3米,最多可乘载30名选手。他们一人一篙,通常在篙子的末端扎一块红布,篙手们的服装有的是清一色的新四军服,有的是清兵装束,有的是猪八戒打扮,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站在船头的叫头篙,他是会船的组织者;船上敲锣的,叫扬锣,他用锣声传达号令。


二是划子船。选手为女性,一般乘载9名选手,一人一桨,在桨柄上扎着红布。它形如一片树叶,漂荡在水上,耀眼夺目。


三是花船。通常是把两条船固定在一起,在上面搭戏台。主要表演荡湖船、舞龙灯、舞狮灯、打莲湘、唱道情、扭秧歌等民间文艺节目。


四是贡船。这是供奉菩萨和祭祀亡人的船,通常搭两层台子,飞檐翘角,挂四只灯笼,悬挂横幅和对联,僧人在里面诵经祷告。


五是拐妇船。顾名思义,就是拐跑良家少女的船。相传古镇溱潼有一名年轻的和尚和当地的农家少女相爱,这可急煞了女方的父母,自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他们只得私奔。于是,少女和和尚乘船在前面逃,父母大人乘船在中间追,接到举报的县太爷将公堂搬到船上,在后面等着抓捕“逃犯”候审。所以拐妇船一般由三条船组成。


会船的程序大致分为选船、抱篙、铺船、试水、赴会、赛船和酒会、送头篙等八个步骤。


选船:在清明节前10天,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选择参加会船的船只。


抱篙:有船就有篙,会船用的篙要求很高,要求轻、齐、韧性强,而且全部都要新的,选篙就叫抱篙。


铺船:临近清明节,要把会船洗刷干净,并在船舱里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能够站立平稳。如果是贡船、花船则要装饰一新。


试水:每天下午干完农活的篙手和划手们上船集中训练,主要是锻炼体力,熟悉“齐号”。所谓齐号就是按照锣声统一下篙和扬篙,统一下桨和划桨,这样整齐划一才能使船快速前进。


赴会:凌晨会船祭扫完毕后,随着锣声一一驶进赛区。赛船相见,互致爆竹,以示友谊。此时,赶集的人们也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进行物资交流,更增添了热闹气氛。


比赛:赛船进入比赛区域,随着比赛的锣声“嘡嘡”两声响起,船立即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笃笃”的撞击声。赛船上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赛船越来越快,“嘡嘡嘡”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比赛结束。两船比赛,终有胜负,胜者再比,不断地比,反复地赛,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酒会:赛船结束的当晚,选手们要举行一场热闹的酒会。酒会上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今年的头篙送给谁”确定“头篙”的得主。酒会的费用实行AA制,由参加者共同负担。


送头篙:根据习俗,头篙可以预祝人家生儿子。这对个别久婚不孕的夫妇或新婚夫妇颇有诱惑力,谁家能够得到头篙,那是一件大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需要头篙的人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头篙一进门,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捧上糖果、香茶。送篙者满口祝语:祝贺早生贵子;主人则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如果这一年碰巧真生了“贵子”,主人要为这一船的篙手们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主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篙手。


【溱湖湿地科普馆】溱湖湿地科普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共三层,主要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向我们展示湿地的相关知识。一楼主要有序厅、水孕溱湖、观鸟天堂、麋鹿故乡、溱湖夜色、足迹星空、溱湖迭韵七个板块,展示了溱湖的自然之美。二楼通过地图、互动桌、湿地银河、溱潼会船、溱潼砖瓦、危机与恢复六个板块探寻溱湖的人文的“印迹”。三楼通过“百鹊归巢”的艺术装置,展示人类在保护湿地、保护自然过程中所走过的“足迹”。


【湿地体验园】湿地体验园视野开阔,放眼望去水生植物连成一片。这一片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叫做梭鱼草,它是一种湿生草本植物,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梭鱼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在静水及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都能生长。一般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镶嵌在其中,开着黄色花的是黄花鸢尾。关于黄花鸢尾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鸢尾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非常喜欢跳舞,16岁时爱上了自己家的一个长工。可鸢尾的父亲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于是他们想到了私奔。鸢尾的父母知道后,便将她锁在房间里。天色渐亮,他们约定的时间已过,可是鸢尾还是没有出现在约定的小河边。小伙子绝望地离开了。三天后,鸢尾终于逃了出来,飞奔到小河边,可是心爱的人已经离去,悲伤的姑娘离开小河边后再无音信。第二年,小河里长出了一片花海,就像是千万只蝴蝶在飞舞,远远望去好像是鸢尾在翩翩起舞。于是,人们就把这片不知名的花叫作鸢尾花。这一大片是睡莲,它昼舒夜卷,被誉为“花中睡美人”,又因其花色艳丽,花姿动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脱俗的少女,而称为“水中女神”。它的外形与荷花相似,不同的是:荷花是挺水植物,睡莲是浮水植物。



【湿地精品园】这里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这是园区随处可见的芦苇,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地下匍匐的根茎可以迅速地铺展繁殖,一年可以平铺延伸5米以上,地上茎高达2-6米,叶长达20-50厘米,排列成两行,圆锥形花穗,长10~40厘米,每个小穗有4-7朵小花。芦苇穗可以作扫帚,花絮可以充填枕头。芦苇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芦苇的根是一种中药,能清胃火、除肺热,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痈等症。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保护湿地环境和野生动物,它是白鹭、苍鹭等各种鸟类迁徒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这是在湿地见得最多的落羽杉,它原产美洲,树干圆满通直,树高可达25-50米。枝叶茂盛,秋季落叶较迟,冠形雄伟秀丽。落羽杉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耐干旱瘠薄,能抗风、抗污染、抗病虫害。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什么叫孑遗植物?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绝大部分植物物种灭绝,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称为孑遗植物,人们称它为“活化石”。落羽杉的种子还是鸟雀、松鼠等野生动物喜食的饲料,因此对维护园区生物链,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麋鹿观赏区】据《麋鹿生境考察》记载,溱湖地区是麋鹿的故乡。与此相印证的是,溱湖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珍藏在泰州市博物馆的我国唯一一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标本就由此出土。约在两千年前,麋鹿家族的繁衍进入旺季。人们观鹿、驯鹿、食鹿,如同今日农家养猪食肉一般普及。由于种种原因,麋鹿野生种群在一千年前绝迹,仅剩数百头被驯养在明、清的皇家园林中。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平,最后几只麋鹿像战俘一样被带出海外,开始了长达百年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倡议和帮助下,这些流落海外的国家级珍稀动物,万里迢迢从英国重返故园。1996年溱湖地区引进4头麋鹿,现已繁衍到近50头,个个膘肥体壮。



【扬子鳄观赏区】扬子鳄俗称中华鼍,它的吻短钝,而称“中华短吻鳄”。它的外貌非常像“龙”,又俗称为“土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体形较小,一般只1.5米长,很少超过2.1米,体重约为36千克。它的头部相对较大,尾部也相对较长,不但可以作为自卫和攻击敌人的武器,而且在水中还起到推动身体前进的作用。它的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它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扬子鳄主要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小鱼、青蛙、田螺和河蚌等为食物。它像蛇一样有冬眠的习惯,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扬子鳄一般6月份交配,七八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扬子鳄产卵后,母鳄会在旁边守护,孵化期约为60天,刚出来的小鳄鱼为黑色,身上有黄色的横纹。由于它生性凶猛,长相“丑陋”,人们把它作为有害动物大肆捕杀,导致扬子鳄的数量急剧减少,我国已把它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了让扬子鳄这一珍稀动物繁衍下去,我国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扬子鳄最大的保护区在安徽宣城,我们景区的扬子鳄就是从那里引进的。


【农事乐园】农事乐园分为三个区域:农作物展示区、农家菜园和古农具展示厅。溱湖地区土地湿润,农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稻麦以及油菜等经济作物。这里还展示了里下河地区肥沃的黏土地,它是由长江、古黄河和淮河的冲积以及海洋潮流的淤积而形成的,大量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成为肥沃的黏土。“晴天赛钢刀,雨天像黏胶,双脚插进去,想拔你也拔不掉”这是对溱湖地区黏土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座茅草屋,这里是古农具展示厅,展示了溱湖地区不同时代的古农具,供大家观赏和操作。这里主要展示了一些中小型的劳动工具,有手推拉磨、脚踏冲碎、手推拉碾米、小型手磨、手摇风箱、牛用耕犁、手推圆磨等。


【水禽园】水禽园占地面积约300亩,通过水系的疏通,结合地形改造,形成以水为核心的小型空间。并通过园路、平台、栈道,让游人近距离、多角度地观赏水禽。


这是黑水鸡,学名叫红骨顶。它的身体是黑色的,嘴巴是红色的,黑水鸡食性较杂,植物的根、茎、种子它都吃。它体形很小,但本领可不小,它可是水、陆、空三栖明星,它会飞会潜水,也可以在陆地上自由行走。它特别善于游泳和潜水,可以长时间潜入水底,用脚抓住植物的茎叶,呼吸时也只是在水面上露出鼻孔。因此,通常把窝搭在水中央,用蒲草叶或细的树枝编织而成。它能飞但不是很擅长,起飞前需要用细长的腿在水面助跑很长一段距离,就像飞机起飞时一样。


这是蓑羽鹤,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鹤类品种中身材最娇小的一种,它身上的羽毛就像古人穿的蓑衣一样,所以称为“蓑羽鹤”。因为它生性胆怯,举止娴雅,故又名“闺秀鹤”。


这是东方白鹳,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有2500-3000只。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它休息时常单足站立,颈部缩成S形。它的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


【云海温泉】云海温泉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富含偏硅酸、锶、锂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元素。由室内温泉区、室外温泉区及VIP养生区组成,其规模与设施、资源与环境,堪称华东地区一绝。室内温泉区设有国际顶级的动感水疗设备,是人们消除疲倦、养生保健的上佳选择。临湖是室外温泉区,50多个风情各异的汤池散落在花草绿茵间,人们在沐浴之余,更能一览溱湖秀美风光。VIP养生区由一栋栋别墅串联而成,优美的临湖环境,独立的空间,尊贵的体验,是人们度假、养生的绝佳去处。此外,还有由漂流河、冲浪池及游泳池组成的动感水区,这里是人们上演水上激情与水上欢乐的天地。云海温泉设有温泉客房80余间,各类餐厅、茶吧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四海宾客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温泉度假胜地。


【古寿圣寺】位于古镇溱潼,俗称河南寺、南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位列溱潼九大寺院之首,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景区。


大牌坊 走进佛陀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牌坊,也叫牌楼,匾额上“淮堧胜地”四个大字由我国文化泰斗启功所书。堧有三种含义的:一种是城墙外的空地,一种是寺庙外的一块空地,还有一种意思是河边的一块空地。淮堧胜地意思就是淮水流域的一块胜地。


阿育王柱 在牌楼的右边是阿育王柱,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一位君王,他一生征战沙场,杀人无数,晚年的时候自感罪孽深重,后来受一位比丘的点化,皈依了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全国各地竖立石柱,在石柱上刻经文,供百姓学习。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各个国家。如果说释迦牟尼创造了佛教,那么阿育王对佛教的弘扬则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阿育王柱的顶端有四只石狮,他们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寓意是要把佛法弘扬到四面八方。在石狮的下面是一朵倒置的莲花,上面还刻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莲花和法轮都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


佛足印 这个圆形的石坛是佛足印,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脚印。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不主张他的弟子膜拜,死后他在故乡留下了一双脚印,并告诫弟子们:见到脚印,就如同见我。所以对佛足印的膜拜就是对佛的膜拜。同时佛教也认为僧人修行的关键是脚,释迦牟尼由凡人到佛祖的道路就是用脚走出来的,所以在二三世纪时就出现了对佛足印的崇拜。


东坡会灯 据说苏东坡曾经来到古寿圣寺烧香祈福,发了药师十二大愿,这长明灯就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设的。在长明灯的前方有三座石桥,它们分别是大觉桥、普度桥和慈恩桥。在桥的下面是放生池,佛教中有这样的说法:放一次生,积一次德,希望大家能够多做善事,多积德。




凤城河风景区01景区概况
凤城河风景区坐落在美丽的凤城河畔。主要分为望海楼景区和桃园景区,充分体现了泰州的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的历史文脉,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02各景点介绍(一)望海楼景区【望海楼景区大门】望海楼景区大门匾额上的四个大字——“江左胜境”是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沙孟海所书。“江左胜境”意思是说泰州是江左美丽的地方。古人把南京以东长江下流地区都称为“江左”。古人的方位观是坐北朝南,左为东,右为西。长江在南京——芜湖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南京及以东地区位于江东,也就是江左。


在“江左胜境”匾额的两侧,还有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西侧为“汉唐古郡”,东侧为“淮海名区”,它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留下的墨宝。为什么称泰州为“汉唐古郡”呢?古时泰州地处大海之滨,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称海阳。汉初时设县,当时泰州位于海边一高地上,而称“海陵县”,就是高地的意思。南唐时设州,人们企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而称“泰州”。因此,“汉唐古郡”是说泰州的历史悠久。


称泰州“淮海名区”,是因为古时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海之滨的江淮地区称淮海,泰州古时曾管辖这一地区,因而称泰州为“淮海名区”。“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大门两侧的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上联中:云霞出海曙,说的是在望海楼上观海上日出的胜景;下联中:梅柳渡江春,梅是指梅兰芳,柳是指柳敬亭。说的是两位艺坛大师,当初一走出泰州,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艺术家。


望海楼景区占地7.4公顷,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核心景观是望海楼,东侧是碑苑、古城池地雕广场和古州城遗址等,西侧是文正广场。



【碑苑】从外观上看,它是一片竹林。但在竹林深处隐藏着20块石碑,镌刻着20首歌咏泰州的诗词。选自从晋代到现代的一些名作,如左思、王维、陆游、郑板桥等大诗人的作品。其中有2件是原件,1件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老先生的《踏莎行》,1件是明代泰州才子储瓘的《自柴墟归海陵》,其他18首诗词则是请18位泰州籍全国知名书法家所书。《踏莎行》碑是赵老在1993年参观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后题写的。“州建南唐,文昌北宋”说的是泰州在南唐建州,在北宋文风大盛;“名城名宦交相重”说的是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有5位宰相曾在泰州工作或生活过;“朗润明珠,翩仙彩凤”说的是梅兰芳先生清润的歌喉;“重光殿宇古招提”说的是名刹光孝寺;最后一句“放翁大笔今堪用”说的是大诗人陆游曾为光孝寺题写碑文。


【古城池地雕广场】广场上这块铜铸地雕长10米,宽10米,占地100平方米,是根据《道光·泰州志》里的一幅泰州城池图雕铸的。它反映了当时州城内的街巷、河流、庙宇、名胜、桥梁和州署的主要分布状况。从高空俯瞰,古城泰州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南边的济川桥是凤头,北边的赵公桥是凤尾,西山寺的木塔是凤胆,城东西各有一凤凰墩,是凤凰腾飞的翅膀,其中东侧的凤凰墩就在我们对面的桃园景区里。所以泰州又称“中华凤城”。


从这幅地雕图上可以看出,泰州是一座水城,其独特之处是双水绕城。外面绕州城一周的河道是护城河,也叫“濠河”,它开挖于宋宝庆二年(1226年),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在我们称“凤城河”。城内,东市河、西市河在州城城墙内绕城一周。这是南北向的中市河,这是东西向的玉带河,它们呈“十”字形相交,组成了一个“田”字形的内城水系。形成了泰州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的水城格局。


泰州水很多,自然桥就多。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泰州有185座大小桥梁,最老的始建于唐朝。其中最有名的是税务桥,它是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桥,见证了当时泰州兴盛的盐税文化。古城泰州不仅水多桥多,而且寺庙多。其中光孝寺最为著名,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这是古栖贤庵,现在是大浦小学,也是胡锦涛同志读小学的地方。


【望海楼】相传七八千年前,泰州地域还是一片大海,当时的海岸线大约在今天的扬州、镇江、泗阳至赣榆一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长江、淮河泥沙的冲积作用,渐渐由海洋变成了浅海、沼泽、湖泊及陆地,大海是孕育泰州的母亲。望海楼始建于宋,取名海阳楼,明代始称望海楼,其实在明代取望海楼这个名字时,人们登楼就已经望不到海了。望海楼历史上曾四兴四废,大多是毁于兵火,兴于盛世。


整个望海楼高31.6米,外观三层,再加上底层,共四层。重檐歇山顶,上盖黑褐色琉璃瓦,宋式彩绘,显得古朴、典雅、大气。请看二楼正中匾额“望海楼”,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会长沈鹏所书;四楼匾额“江淮第一楼”,由国学大师文怀沙所书;在四楼的北面还有一块匾额“领江淮雄风”,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冲所题,彭冲新中国成立前曾是泰州第一任县委书记。


进入二楼序厅,一块大型镏金漆器《重修望海楼记》,是由范仲淹的第28代孙、《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所书。在不到600字的文章里,范老描述了泰州的历史、泰州的现在以及重修望海楼的意义。文章的前半段介绍了这座楼的概况,文章的后半段是全文的精华,作者带着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敬畏,用文言文形式表达了当今思想: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修望海楼记》的后面,是大幅壁画——《海天旭日图》。壁画高4.35米,宽10.02米,由泰州著名画家吴骏圣历时1个月才完成。这幅壁画描绘了望海楼前波涛汹涌的景象。


三楼是一个夹层,在这里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展和各类文化艺术展。


四楼有一幅金箔牡丹图《前程似锦》。四楼是望海楼的最高层,也是观景台。凭栏远眺,虽不见当年汹涌澎湃的大海,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尽收眼底。只见凤城河水天相接,浑然一体,远近美景,数不胜数。东面是古色古香的桃园景区,是当年孔尚任写传奇《桃花扇》的地方。在桃园的北面是梅园,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居。西面是柳园,是评话宗师柳敬亭的故居。桃、梅、柳园也分别代表了三种艺术形式——传奇、戏剧和评话,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化三家村。放眼望去,望海楼西面是文会堂,滕子京、范仲淹曾在这里以文会友,吟诗唱和。文会堂南面是水街,有全国唯一的建筑风水博物馆,而西面则有南山寺,将修建佛教名僧博物馆。望海楼北面是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异国建筑显得格外醒目,也反映了泰州人对外来宗教的包容。


走下望海楼,在望海楼台阶的两侧,立有两块石碑。东侧石碑刻有明代泰州人徐嵩写的《重修望海楼记》;西侧石碑刻有清代泰州人夏荃写的《望海楼》文。这两块碑刻印证了明、清两代,望海楼曾几经修复的历程。


【宋城古涵】望海楼东侧的宋城古涵,它是宋代遗存的一段古涵。古涵是人们为了保护城墙而建的地下排水系统。这段长约30米的古涵是2006年8月22日修建望海楼景区时挖出来的。后经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仔细勘察后认定:该古建筑结构与1993年扬州出土的唐代古城墙下的排水涵极为相似。


【五相树】穿过竹海,我们看到一棵红果冬青树,看看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母干上长出了五个枝杈,泰州人把它想象成北宋从泰州走出去的五位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富弼、韩琦。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五相树”,寓意五相流芳。在“五相树”南侧有石刻《五相树记》。


【“五相流芳”和“五贤唱和”石雕】在“五相树”北侧为“五相流芳”石雕,“五相流芳”四个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石雕上,从左到右依次是韩琦、富弼、晏殊、范仲淹和吕夷简五位名相。其中首先跟泰州结缘的是晏殊,在泰州西溪任盐官,并在西溪建立晏溪书院,开创书院讲习教育,慕名前来听他讲学的人很多,深得贫苦老百姓的崇敬。晏殊任满离去后,吕夷简来到泰州出任西溪盐官。最后一任是范仲淹,他率领民众,修筑了“华夏第一堤”——范公堤,为泰州治理水旱灾害做出了不朽的业绩。范仲淹在任官期间认识了在泰州读书的富弼,对富弼大为欣赏,认为是王佐之才,这样富弼也成了文会堂的常客,后来晏殊还把富弼招为女婿。韩琦在泰州任知州期间,劝农兴学,农夫勤于耕种,儒生弦诵不绝,百姓爱之如父母。


在“五相流芳”石刻的西北侧,有一规格相同的“五贤唱和”石雕。五贤是指滕子京、范仲淹、周孟阳、胡瑷、富弼。这位是范仲淹,天圣元年(1023年),他在泰州西溪任盐官。这是滕子京,他在泰州任军事通判。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论职权,通判不但可以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而且他还是皇帝的耳目,官员的功过及职事修废,他可直接通达皇帝。这是胡瑷,他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胡瑷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于一身,开宋代理学之先河。这是周孟阳,他是泰州人,周氏是宋代泰州的望族,前后9代中获得进士者有20人,有“科第之盛,甲于海内”的美誉。这是富弼,当时他随父在泰州景德禅院读书。他们五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唱和,现在看到的浮雕就是五贤唱和的情景。他们在哪里吟诗唱和呢?文会堂。滕子京在州署内修建了“文会堂”,取“以文会友”的意思。


【文正广场】“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以此为名,表达了泰州人对范仲淹的深深追念。这是一块河滩石,一面刻着四个大字“文正广场”,另一面刻着国学大师季羡林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对范仲淹一生政绩的高度概括。


看广场正中的范仲淹的铸铜雕像,由原籍泰州姜堰的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创作,雕像高4.2米,底柱1.3米,这是一尊写意雕塑。写意雕塑神似重于形似,无论是轮廓还是线条都比较模糊,我们可以从远处观看人物的神态。这尊雕塑充分体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气概。


【文会堂】文会堂是一座宋式歇山顶建筑,恢宏大气。匾额上“文会堂”三个字刚劲有力,潇洒脱俗,由范仲淹后裔范曾所书,范曾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文昌北宋”四个大字,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五贤唱和的情景。


【四泰碑】我们知道“泰”字,上面是三,下面是水,人在三和水之中,东汉许慎在《说文》里解释为本义为理水、治水,后引申为和平安宁。泰州是长江、淮河和黄海三水交汇的地方,数千年前,三水在这里交汇,泰州人就生活在这三水之间,不断治理水患,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我们看石碑,上面有四个“泰”字,分别选自我国四任领导人所书“泰”字,正对着我们的“泰”字为胡锦涛所书,上面正中的“泰”字为毛泽东所书,东边的“泰”字为邓小平所书,西面的“泰”字为江泽民所书。



(二)桃园景区【桃园景区概况】桃园景区占地180亩,取名桃园,原因有二:一是园内遍植桃树,春天桃花烂漫。它是我国桃花品种最多的园林,有116种。二是清初大戏剧家孔尚任在这里完稿了传奇《桃花扇》。


【吕岱碑】桃园景区的码头处这块石碑叫吕岱碑,碑上刻有吕岱的生平。吕岱,泰州海陵人,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孙权的赏识。他还是一位高寿将军,70岁仍领军打仗,且多有战功;92岁时,担任东吴大司马,直到96岁才辞世。临终前,仍嘱咐家人丧葬礼仪一切从简,其棺木不用油漆,以显示一生清廉、简朴的作风。


【踩菱榭】踩菱榭的下面种有大片的菱角。据《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补脾胃、清热去火,有很好的养生功能。凤城河水质清澈,非常适合菱角的生长。清洗时沉入水底的是城河菱,泰州人叫老菱,菱肉饱满;清洗时,浮于水面的是下河菱,泰州人称嫩菱。每年中秋节前在这里都举办采菱节。这一平台的设计高度为3米,夏天涨潮的时候,水位普遍高于3米,到时大家可在这里和凤城河水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桃花岛】过了十胜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桃花岛。桃园里的桃树主要集中在这个岛的四周,这里种植了3000多株桃树,计有116个品种,如紫叶桃、菊花桃、五色桃、寿星桃、碧桃等。每年阳历的3月底、4月初桃花盛开,芳菲烂漫、妩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


【隐龙桥】隐龙桥也称巴掌桥,桥身只有几步长。相传有一次赵匡胤在泰州战败,为了逃避追兵的追捕,便躲到桥下,但由于桥身年久失修,被追来的大队人马踩得摇摇晃晃,赵匡胤只得举起双臂,撑住桥顶,才得以脱险。据说在桥的背面还留下了两个深深的巴掌印,泰州人便称此桥为“巴掌桥”。赵匡胤称帝后,改名为“隐龙桥”,意喻龙隐泰州。


【渔壮园】据《道光·泰州志》记载,渔壮园为康熙年间俞锦泉所建。俞锦泉是康熙年间泰州的大户人家,他曾建私家花园——“渔壮园”,在园中挖池,在池中建舫亭,专门用于演戏。俞锦泉家的女昆部最大,人数可达百十余人,可见俞家家班阵容之大。俞家世代为官,其子是协助曹雪芹祖父曹寅编辑《全唐诗》的主要助手,深受康熙皇帝宠幸。孔尚任在泰州期间与俞锦泉交往甚密,常常应邀前来看戏。《桃花扇》脱稿后,就是在这里由俞家的女昆部谱曲试演的。


眼前这座石舫,是当时“渔壮园”的核心建筑,长30米、宽5米,其规模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石舫。前面的船头是戏台,小亭子下面是奏乐池,后面两层阁楼是演员化妆和休息的地方。与石舫相对的岸边平台就是观戏台,可容纳600人看戏。在石舫的南侧有一座小亭子,叫“流香亭”,在流香亭的抱柱上有一副楹联“风前燕子归寝室,水上鱼儿逐柳花”,这是泰州书法家顾印祖的手笔。在东面还有一座形似扇面的亭子,名叫桃花扇亭。


【清风阁】清风阁始建于五代,原名清风楼,取“清风徐来,登高望远”的意思。阁高20米,三层八角重檐建筑。匾额上“清风阁”三个大字,由泰州籍书法家姚家齐老先生所书。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就是他的手笔。清风阁里长期举办桃文化展览。


北宋泰州知州曾致尧曾经登楼赋诗《清风楼》。王安石看到这首诗后,对“清风楼”极为向往,他在扬州担任节度判官时,曾多次带友人登临清风阁,并赋诗《清风阁》,这块石头上刻的就是王安石的《清风阁》。这座“清风阁”也寄托了泰州人对这位两袖清风、忧国忧民的一代名相的追念。


【浮香亭】藕花洲旁边的这座亭子,一年四季,满亭香味扑鼻,因此,取名“浮香亭”。它的造型非常别致,一亭两顶,人们又称它为“鸳鸯亭”。亭内刻着四首歌咏梅花的诗,北侧墙壁上镌刻的是苏辙的诗,东侧墙壁上镌刻的是道潜的诗,南侧墙壁上镌刻的是苏轼的诗,西侧墙壁上镌刻的是秦少游的诗。当年他们来到泰州郊游时,以梅为题,留下了这四首《和梅花原韵》。后来,知州陈垓在修建浮香亭时,专门把梅花诗刻入石碑,嵌在亭中墙壁上,称为“四贤诗”。


【凤凰墩】古代这里就是泰州的最高点。相传明嘉靖年间,龚家墩周围48个村的村民都染上了瘟疫,得病的人着床三天就一命呜呼了。泰州知府老爷,不但不救治,反而下令关闭城门不准百姓出人,唯恐瘟疫传到城里。村中的张大夫翻遍了医书,最后查得千里之外的海岛上,有一种草参能治这种瘟疫,于是决定亲自去寻药。可是他也染上了瘟疫,女儿凤凰姑娘决定替父寻药。凤凰姑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草参,正要伸手去采摘,忽然狂风大作,岩石开口说话:“守岛三千年,专为护草参,谁敢来采摘,化作鸟雀群。”凤凰姑娘不顾恐吓采下草参。当她把草参送到村里时,一声霹雷炸响,凤凰姑娘跌倒在地。第二天,人们发现凤凰姑娘安详地躺卧在路边,手中紧握着一把草参,周围飞舞着无数的鸟雀。为了纪念她,人们就把龚家墩改名为凤凰墩。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用彩纸、竹篾扎成凤凰鸟,敲锣打鼓歌唱凤凰姑娘。至今泰州民间还有唱凤凰的习俗,这是泰州人对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的一种纪念。眼前的这块“凤凰涅槃”石头是一块天然的凤凰象形石。


眼前的这座飞檐翘角的楼宇就是“来凤楼”,匾额上“来凤楼”三个大字由苏州寒山寺的住持秋爽大和尚所书。秋爽大和尚和他的师父——寒山寺的法祖性空长老都是泰州人。左侧这块石头上“飞来钟”三个字也是由秋爽大和尚所书,但这里他用左手书写的。


现在看到的这口钟就是飞来钟,高2.2米,下口直径1.14米,重2吨。现在这口钟已经正式和苏州寒山寺的钟结为姐妹钟,二者是同节拍的三响钟声,一响烦恼清,二响智慧长,三响菩提生。只能撞三下,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可。


【陈庵】陈庵是孔尚任当年写《桃花扇》的地方。陈庵三进两厢,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泰州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大门正中匾额“孔尚任旧居”五个大字,由李啸所题。匾额“陈庵”则是由大书法家沈尹默所书。大门两侧的楹联“勋贵盖当朝,翰墨擅海内”,由明魏国公徐达所题,著名大书法家董其昌先生所书。大门两侧影壁上的图案,剑无鞘、琴无弦、伞无骨、龙无爪。剑无鞘,寓意“风”;琴无弦,寓意“调”;伞无骨,寓意“雨”;龙无爪,寓意“顺”,意思就是“风调雨顺”。在影壁的四边角落点缀的是吉祥草,象征着国泰民安、吉祥如意;抱鼓石上面雕刻的是“三狮戏球”。“三”谐音是“善”,“狮”的谐音是“事”,意思就是善事不断,功德无量。


在第一进,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照壁,上面刻着孔尚任写的《陈庵记》。当年孔尚任住进陈庵的时候,陈庵已经没落了。而他自己在仕途上的遭遇和陈庵的兴废极为相似,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写下了这篇叙述陈庵经历与自身凄惨处境的《陈庵记》。东厢房,是孔尚任的旧居,南间房是他的卧室,北间房是他编著《桃花扇》的蜡像场景。孔尚任住进陈庵,当时39岁,从蜡像上看他表情愤慨,面容略显憔悴。就是在这样清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成就了他在清初文坛上的地位。现在我们来到西厢房,这里陈列的是有关孔尚任与《桃花扇》以及孔尚任与泰州的文字和图片。


第二进是陈庵的享堂,也就是陈家主人烧香念佛的地方,也称观音堂。


来到第三进,这是一个两层的楼房,是当时陈庵主人的寝房,也是过去的藏经楼。当时陈家人在享堂供奉过观音后,就在这里修行念经。现在这里成为老年人娱乐活动的场所。


在明朝初年。民间建房多以平房为主,少有楼屋,庵堂理应更小。可是陈家的这座庵堂,却以楼屋为主,可见陈家当时的气派。原来陈庵的主人是建造北京明故宫的总指挥——陈珪。陈珪(1335-1419),泰州人,明永乐四年(1406年)被任命为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工程总指挥。据《明史》记载,陈珪建造故宫时,计划周密、条理分明,兢兢业业,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




梅园
01景区概况

梅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墩上,三面环水,一面临街,环境优美。这里曾是梅兰芳先生的祖居地,1984年在梅兰芳先生90周年诞辰之际,泰州人民在此修建梅兰芳史料陈列馆,以表达泰州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梅兰芳先生就是泰州人民心中的凤凰。1997年原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和原梅兰芳公园合并为梅兰芳纪念馆。2007年10月实施综合改造,2008年11月重新开放。梅园占地22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是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园内的亭台楼阁、檐柱梁枋、栏杆地砖、墙壁扇门等到处都有梅花的图案;还有很多仿真音箱隐藏于草丛中、窗户下,全天播放着梅派京剧唱段;园内内植有67株梅花,是人们赏梅的好去处。梅园充满了梅的气息,京剧的氛围。梅园可分为梅苑广场、梅像广场、梅史陈列区、梅苑区四大区域。


02各景点介绍


【梅苑广场、门厅】
入口广场也叫“梅苑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以梅花图案为主题,综合运用了青砖、卵石、花岗岩等铺地材料,设计者力求体现梅派艺术和梅门弟子满天下这一理念。“梅兰芳纪念馆”门匾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他与梅兰芳长子梅葆琛是“连襟”关系)。“凤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的,楹联短短十个字,生动刻画梅兰芳纪念馆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凤凰墩”,是凤凰栖息之地,三面环水,地势高敞,真可谓“山”清水秀。选址于此,体现了家乡人民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


【引凤桥、博士亭、梅像广场】
走过门厅,看到的小石桥叫“引凤桥”,取“筑巢引凤”之意,桥下的水系寓意京剧中的水袖。桥西临水而建的四角亭叫“博士亭”,因为梅兰芳访美时曾被美国洛杉矶波摩拉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过了“引凤桥”,便来到“梅像广场”。位居广场中心的这尊汉白玉雕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的,像高2.6米,底座67厘米,寓意梅先生67年的光辉人生。洁白的汉白玉雕像配以黑色大理石底座,高雅端庄。梅先生西装革履,仪态轩昂,端坐在藤椅之上。他右手执笔、左手把卷,表现了他对梨园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特别是那深邃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先生的目光,仿佛总是在与你交流。它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晚年的成功之作,也是梅兰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序厅、《太真外传》像】
陈列区的建筑系由泰州古民居移建而成,按照江南园林的风格设计布局,错落有致,典雅古朴,形成“园中园”的格局。两侧楹联“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康有为的弟子)于1984年“纪念梅兰芳90周年诞辰”时题赠的。这副对联遣词洗练,韵节分明,铿锵对仗,高度概括了梅兰芳的艺术和人生。


穿过大门,来到序厅,看到的是“一代风流”匾额。匾长2米,宽0.58米,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赠的。“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的。它是梅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走进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梅兰芳艺术人生”的梅花壁画,象征着梅派艺术的高雅芬芳。壁画后面是赵朴初老先生于1993年来到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参观时所作的一首《踏莎行》词。在《踏莎行》中,赵老用了一句“梅郎合受千秋供”,这是赵老对梅先生的高度评价。序厅后门两侧也有一副楹联,“千树梅兰传永世,一弯潭水漾深情”,由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


走出序厅,眼前是一水池,水池四周是仿汉白玉雕栏,凭栏俯视池中,睡莲沁香。在水池中间有一汉白玉雕像,她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如出水芙蓉。


整个史料陈列区由四个展厅组成,布展又分为5个部分: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由梅开中华、梅香四海两组布展组成。“梅开中华”布展由“梨园子弟,旦角世家”、“勤学苦练,青春成名”、“善于探索,勇于革新”、“梅花璀璨,力满功园”、“境界高远,出神入化”、“新的创立,美的完成”六部分组成,简要介绍梅兰芳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梅兰芳演出时的化装用品、戏单以及道具等实物,还可以欣赏到采用现代高科技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少年梅兰芳学戏影片。


“梅香四海”布展由“初赴东瀛,轰动日本”、“义演赈灾,再访邻邦”“三赴日本,完成使命、“越洋赴美,赢得盛誉”、“访苏献艺,大获成功”、“梅宅外交,传为佳话”六部分组成,主要展现梅兰芳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化使者的一面。梅兰芳曾三赴日本、访美、访苏演出,向世界宣传中国京剧和古老文化,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使京剧登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展览陈列有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1924年访华时赠给梅兰芳的一柄纨扇,梅兰芳先生访日时日本友人赠送的火柴(一套10盒)、4把折扇和1块蓝印花布等珍贵实物。


第二展厅 第二展厅是史料陈列馆的正厅。正厅位于整个纪念馆的中轴线上,面阔三间,九脊歇山屋面,系由原泰州乡贤祠大殿迁建而来。轩廊抱柱上悬有梅兰芳秘书许姬传老先生所撰对联:“环宇蜚声缀玉音容昭艺苑;海陵钟秀流金祠馆亘千秋。”寥寥22个字,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梅兰芳纪念馆的千秋传芳概括得恰到好处。


第二展厅由“梅骨铮铮”布展组成,包括“排演新戏,号召抗日”、“蔑视伪满,义正词严”、“暂避香港,空谷幽兰”、“蓄须明志,三拒演出”、“自伤拒敌,卖画养家”五部分。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卖画养家,拒绝为汉奸日寇演出,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注射伤寒预防针,拒绝日寇的演出邀请,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


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由“梅德如玉”、“梅根泰州”组成,主要介绍梅先生高贵品德和桑梓之情。“梅德如玉”布展分为“宽以立世,诚以待人”、“为国为艺,尽心竭力”两部分。梅兰芳不仅艺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他一生“立功”、“立艺”、“立德”,热心公益,曾组织多次义演,收入全部用于慈善。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务,一边培养戏曲人才,一边赴全国各地慰问演出、出国访问,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根泰州”布展分为“祖母遗言,心愿久悬”、“了却夙愿,故土寻根”、“巨星陨落,长眼万花”三部分,主要介绍梅兰芳与泰州的因缘,梅兰芳祖籍泰州,但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就听祖母说,梅家祖上是泰州经营木雕佛像的,后来8岁的祖父梅巧玲卖给了苏州江姓人家,后来又被江家卖给了戏班。梅兰芳一直有返乡祭祖的心愿,1956年应族兄梅秀冬之邀,回泰州寻亲祭祖,并连演6天,引起轰动,时有“万人空巷看梅郎”之说。


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展出了梅兰芳的生活实物。东部展出了梅兰芳先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思南路的寓所曾用过的家具,主要有双人床、三门橱、五斗橱、床头柜、小圆桌、梳妆镜、花架等,是由梅家捐赠的。中部和西部展出是梅兰芳先生北京的梅宅书房“缀玉轩”内的一些物品和书画作品的复制品。还有梅兰芳先生访美、访苏期间穿过的一些衣服,梅兰芳电影《御碑亭》拷贝孤本,制片者是孙乔森,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仿古戏台、梅兰芳纪念亭】
出北小门,就来到京剧文化娱乐区。我们面前是一座仿古戏台。一道从上到下的屏风将戏台隔成前、后台,分别为演戏、化装之用。戏台上的楹联“惊梦别姬人天绝唱,装疯醉酒千古奇观”是著名书法家戚庆隆题写,楹联涵括了梅兰芳先生的四出经典剧目。


仿古戏台西边就是梅亭,匾额上“梅兰芳纪念亭”六个大字,是1984年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的。梅亭上的楹联“梅因近水花先发,亭为怀人境自高”,由中国书协理事、浙江书协副主席鲍贤伦先生题写。梅兰芳纪念亭是五角亭,它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设计的。梅亭的屋顶犹如梅花的五个花瓣,亭尖就是含苞欲放的花蕾。亭内的天花以梅花为造型,地面上镶嵌着梅花图案,在挂落和美人靠上都雕有“喜鹊登梅”的图案。从平面到柱础、柱、梁、枋、藻井、瓦件都用梅花形式,梅亭上、下、内、外共刻有梅花图案千余朵,所以有人说整个梅亭就像是盛满梅花的花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亭内托枋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雕有梅兰芳的经典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细致传神、栩栩如生。


图片来源于“泰州乔园”景区官网
乔园01景区概况
乔园是苏北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是泰州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私家园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可谓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构思巧妙,尤以古柏、奇石及用花木来表现四季之变化成为乔园显著的特点。


1977年我国园林泰斗——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来乔园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乔园是苏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在古典园林的研究上,不失为一地区的实例。”并即兴挥毫留下“淮左第一园”的美誉。“乔园”最初为明代陈鸢旧居。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其孙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已成趣”之意,命名为“日涉园”。新中国成立后以园林及附近民居改建成政府招待所,于是称乔园招待所至今。由于乔园招待所在此经营50多年,并先后接待刘少奇、宋平、费孝通、赵朴初、陈丕显、江谓清、侯宝林、马季、胡松华、了中法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名流,所以乔园广为人知,而且涉园则少有人知晓了。2006年泰州市政府以清代周庠《三峰园景图》为依据,进行恢复修建,使乔园十四景得以重现。


02各景点介绍


【西入口门厅】入口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三友图”大盆景,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经常讴歌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同时也反映了园主人刚正不阿的品格。



【二分竹屋】穿过曲廊沿竹林向南,我们来到了乔园的第一个景点——二分竹屋。屋体周身用毛竹加工制成,呈浅黄色,设计巧妙、精工细作,削竹条为墙、破半竹为瓦、锯竹筒饰窗、拼竹件为门,俨然一件放大的竹制品。该竹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竹屋将竹林一分为二,云墙将竹屋一分为二,故名“二分竹屋”。屋旁植一株檵木,赤叶红花,颇有新意。


【来青阁】它是乔园的最高建筑,三层,高11.58米。全木结构建筑,青瓦重檐,飞檐翘角,非常壮观。底层回廊内侧窗下,东阳木雕八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寓意深远。一楼镂雕挂楣是松鹤延年;撑牙为喜鹊临梅,寓意为“笑颜常开、喜事不断、和顺美好、健康长寿”。二楼与三楼镂雕撑拱,南北是狮子盘珠,东西为喜鹊登梅,寓意为“双喜盈门、事事圆满”。三楼内天花,中间大幅二龙戏珠,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周围4幅松鹤图,寓意为“事事和顺、健康长寿”。站在来青阁顶层,俯瞰全园美景,如入仙境,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蕉雨轩、午韵轩、文桂之舫】山脚临水而建的建筑便是“蕉雨轩”了,好一幅“雨打芭蕉,临池观莲”的风景画。在它南侧正对面是一株百年老石榴,状如“五指”。寓意“五子登科,五福临门”。轩前鹅卵石铺就的金鱼戏水图,寓意“福寿双全,金玉满堂”。由蕉雨轩向北,绕过假山,我们来到了“午韵轩”。午,即是抚的意思。是园主人抚琴吟诵之处。沿廊东行是“文桂之舫”。舫为仿古船形建筑,船头定泊在怡心池中,船楼设在岸边,站在船舱和船头,可欣赏池中水景。对面假山瀑布,飞流直下,山涧潺潺流水,池中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纷纷扭动纤影。景色之美,让人情由景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


【南门入口、南窗寄傲厅】从文桂之舫过小桥上岸,沿水曲来到南大厅(南窗寄傲厅),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之意,整个大厅宽敞、明亮,厅内陈设着红木家具,庄重典雅。大厅正南是仪门(礼仪之门),过仪门就是南入口了,南入口是宅院式入口。仪门两边的石鼓上,刻着三狮盘球。“三”近音“善”,“狮”近音“事”,寓意 “善事不断,功德圆满”。而大门两侧影壁则为鹤鹿同松,谐音为“六合通顺”。一品鹤为“官”,“鹿”谐音“禄”,寓意为“高官厚禄,万事顺利”。


【曲径入胜】穿过南门厅走廊来到东侧小院,曲折小径与东部核心景区相连,花墙漏窗、湖石金桂,玉竹石笋等小品点缀其间,形成主次景区的有机过渡,让人产生深邃曲折和不可穷尽之感。


现在我们来到东部园林,也是核心景区,大家抬头看园门中间的“入胜”二字,它是陈从周先生亲笔书写。进入园门,顺着砖铺小路前行,右边是一片竹林,竹影萧疏,轻风吹过,沙沙作响。古代的封建士大夫注重人生气节,常常以种竹、写竹、画竹而言志,园主人在有限的园林中栽种大面积竹园,表露的是他们的一种志向。路的左边与竹林相对的湖石山坡上,是几株蜡梅。过了竹林,园林主要建筑山响草堂呈现在我们眼前。从日涉园的平面布局看,整个园林是以山响草堂为主体,向四面拓展而构筑。



【山响草堂】山响草堂是泰州园林建筑中代表之作,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和泰州明清民居风格一样,园内的建筑不像苏式建筑的黛瓦粉墙,而是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黛瓦清水墙,给人们较为朴素的印象。屋面四角的起翘既不像泰州以北地区那样平缓,又不同于泰州以南地区翘得那么高昂,一种南、北建筑在这里交会的特点很典型。山响草堂的檐下四面虚敞,有轩廊相通。有趣的是这座建筑系厅屋式建筑,却称之为堂。明明屋面上盖瓦,可是偏叫它为草堂。这堂内,上面悬挂了一块楠木刻成的《三峰园》匾额,这匾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所刻制。从匾的内容看,是山响草堂里的一件原物,匾上记录了高氏买园与修园的经过。看过堂内三峰园匾,再看山响草堂檐柱上的一副对联。这副楹联是红木上嵌螺钿与霁蓝色瓷字,色泽深沉,素雅庄重。上联是“韩潮苏海”,下联是“陶菊周莲”。“韩潮”是写韩愈的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有如波起潮涌;“苏海”是写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世说新语·言语》对海及豪放派大词人、大文学家的赞誉;“陶菊”是写陶渊明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对菊的深情;“周莲”是写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莲花的颂扬。园主人把中国文学史上的韩、苏、陶、周四位名人的才智、喜好和操守,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对联,表现了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折射出封建士大夫们清高志远、不趋炎附势的精神,尽得其风流、神韵!看对联上的草书,颇具大家风范。不仅字写得出神入化,陶瓷字也做得逼真,可惜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从霁蓝瓷字的釉质和纹饰鉴定,当是清嘉庆前后景德镇的作品,也算得上是较为少见的古陶瓷对联书法珍品。


【千年古柏、假山湖石群、囊云洞】在山响草堂的对面,是整座园林的精彩之处。在这里凿池叠山,形成园林的主要景区。山下水池如带,从东往西流过,池边湖石环抱,池中游鱼若隐若现。池两侧架一座单拱小桥,玲珑得体、小中见大。假山中有一条隧道,这条隧道造型奇特,下堆湖石,上砌砖墙,顶部用砖发券,曲折蜿蜓,沿着狭窄的隧道里几经转折,前面好像是无路可走。可当你到了那里,往左来了个急转弯,猛然间又豁然开朗,高大宽敞就像一只很大的皮囊呈现在人们眼前。使人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新感觉,因此取名“囊云洞”。这种先抑后扬的做法,对比鲜明。从囊云洞一侧继续向前往上就能走出山洞。请随我顺左边的洞口出去,从水池的池边,回到山响草堂的前面。水池东侧架有一块石板,踏上石板,顺着石头砌的崖道,拾级而上,西踏小飞梁,越过脚下山间深深峡谷,就到园林的山巅。山上一株桧柏拔地参天,虬枝盘孥,见证着园林的古老历史。树根周围用青砖铺地,这地下也就是刚走过的囊云洞。在洞中未见到上面大树的树根,这树根到哪里去了呢?清代周庠在《三峰园景图(南)图》旁题记中说:“(树)干以石生,渐与石合,人而洞中火而观之,杳不知托根何所?亦一奇也。”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可见造园工匠们的聪明与智慧。再看树干西边三支石笋,斑驳陆离,傲然耸立。古柏石笋,一反前人都是用竹林配石笋的做法,颇具新意。



【半亭、数鱼亭】沿山路西行,在山之西筑有半亭一座,亭倚壁东向,只有普通亭子的一半,故名“歇山半亭”。与半亭东西相望的是山麓东首的六角亭,亭上悬挂的是“数鱼亭”匾额。它六面砖雕均为畅游之鱼,南面为鲤鱼,其他五面为金鱼,寓意“金玉满堂,年年有余”。在那亭中,俯视山下水池,一条条鱼儿来回游过,历历可数,因名“数鱼”。在半亭内游人可驻足欣赏一番,特别是看看山麓间堆嵌的太湖石。


【美女照镜石、槟榔石】这些湖石形态奇特,鬼斧神工,尤其是下面那块镶嵌于墙壁之中的湖石,像漏窗一般,似透非透,起到了障景和藏景的作用。当年陈从周先生见到时高度赞赏,并为它冠了一个“美女照镜”的芳名。来到山响草堂的西侧,在这枝繁叶茂的紫藤花架下,不知园主人从哪里购得这块特大槟榔石,石上花纹精美至极,实属珍稀之物。


【绠汲堂、因巢亭、松吹阁】由山响草堂的西边再绕到北侧,这里砌了一堵花墙,当中开了一个圆门。门内又辟一小园,这小园和前面的大园有分有合,使人有倦游之后有复入佳境之感。小园内的黄石叠山成景,与前面湖石形成鲜明对比。沿石级而上,达正中之高堂,清咸丰时堂名为“退一步想”。当时园主人吴氏宦游30余年,因病归来,栖息园中命此堂名。这和清光绪时吴江同里镇“退思园”的主人退则思过非常相似。一个退想,一个退思,都是退下来后他们心理活动的写照。在这高堂的下面,昔日曾有水井一口,水质甜美,甘洌可饮,因用绳子打水,于是取名绠汲。绠汲堂砌在高台之上,地势高敞,气势不凡,那翘角飞檐,回廊漏窗以及透空的海棠屋脊轻巧优美。堂内陈设的家具均为明清之物,站在高高的堂屋前朝左边看,是后园中最高的一座楼阁,阁高三层,距地面二十尺有余。阁下原来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楼阁就用松树取名为松吹阁。从绠汲堂向右边看,是一座名叫因巢亭的房子。亭旁原有一棵大树,树上常年有一个又圆又大的鸟窝,所以称因巢亭。先人用鸟窝有关的名字来命名建筑,可见爱鸟之习惯自古有之。1956年梅兰芳先生应邀回家乡慰问演出,就下榻在此亭中。


整座园林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积仅为1500平方米左右,但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以山响草堂后花墙为界,分前、后两园,前低后高,前显后隐,前大后小,互为借景。古人在造园构思时,充分运用了巧妙的空间组合。园内堂廊相依,亭阁呼应,有山、水、桥、泉、崖道、步石、幽谷,又有天竹、芭蕉、牡丹、蜡梅等四季花木错落其间,春夏秋冬光景常新。园内的古柏,砖拱隧道、湖石又多系货真价实的明代遗物。



【北门砖雕、福龛】出莱庆堂向北我们便来到乔园的北入口。北入口是庭院式建筑的入口,整个入口全部由砖雕构成,每幅图案都精雕细刻,“三峰园图(局部)”、“八仙过海图”栩栩如生;而正对北大门的福龛上的“福”字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整个“福”字看不到笔画,全部由民间吉祥物构成,寓意“吉庆有余,幸福美满,官运亨通,平安吉祥”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